他是周总理唯一的“儿子”,隐藏真实身份50年,父子俩只见过一面
文|徐来
编辑|徐来
前言
世人皆知,周总理对党和人民爱的如此深沉,厚重,以至于与妻子邓颖超,终其一生,都未曾养育真正属于自己的儿女。
但在1978年整理周总理遗物的时候,发现了多封署名为王戍的信件,而信件的内容,让工作人员大吃一惊。
周总理
这位名为王戍的同志,竟然是周总理的“儿子”!
就在大家瞠目结舌之际,邓颖超娓娓道来,揭开了这段,周总理隐藏了多年的秘密……
王戍究竟是何人?为何会是周总理的“儿子”?二人之间的关系为何要隐藏?
“你愿不愿意当我的干儿子?”
自从周总理与邓颖超确认了恋爱关系,走过了漫长的四年之后,才步入了婚姻殿堂。
在这期间,二人的感情,在时间的考验下,已是情比金坚。
所以当周总理得知邓颖超流产之后,并没有一句的责怪。
于二人当时的情况来说,革命事业正是关键时刻,周总理始终都奋战在革命的前线。
邓颖超也正任职妇女部部长,领导妇女同志们助力革命,也是忙的脱不开身。
况且这乱世之中,日子尚且都过的颠沛流离,又如何能养好一个孩子。
邓颖超果断的做出了决定,没有留下这个孩子,但同时自己的身体也受到了伤害。
得知情况的周总理,并没有责怪妻子,而是担心她的身体。
事实证明,周总理的担心是必要的,当邓颖超再次怀孕的时候,在肚子中就已经夭折了,还未等身体恢复,又跟随队伍转移,受了风寒,从那次之后,邓颖超彻底失去了做母亲的资格。
要说没有遗憾,或许是谎言,但周总理对邓颖超的爱,更为纯粹,无关于此。
但也正是因为没有孩子,所以当遇见王戍的时候,周总理对这个聪明伶俐,又有理想的孩子十分喜欢。
1939年,周总理被派往浙江,国共合作时期,但国民党自始至终都怀有二心,对于周总理此次说前往家乡祭祖时,足足派了六个人跟随。
嘴说是保护周总理的人身安全,可明眼人都能看得出,不过是为了监视总理的行踪。
而周总理此次回家祭祖,确实只是一个幌子,有很重要的地下情报需要传递,而且还要与当地的地下党组织取得联系,进行下一步的地下工作部署。
可要想摆脱跟踪的人,表面的工作还是要做的,坐着乌篷船,前往家族的墓地而去。
与周总理一同前去的,正是周氏家族的亲戚,其中就包括了王戍。
要说王戍是周总理的什么亲戚,倒也说不上有多近,要往上数到祖母辈,才算是亲近一些。
王戍之所以来,是早就知道周总理的事迹,十分崇拜,又是自己的亲戚,虽然是远亲,但好歹够得上关系,也能亲自见一见,这便也是好的。
前往墓地的乌篷船上,周总理唯独与王戍聊的畅快。
总理也没想到,尚且年幼的王戍,竟然有如此学识,心中便已十分喜欢。
而对王戍来说,人们都说周总理是才子,如今百闻不如一见,果真博学多智,见解有独到,“才子”之名真真是名不虚传,这让王戍对周总理,更加崇拜。
当周总理给亲友们题词写下“冲过钱塘江,收复杭嘉湖”的时候,王戍心中热血澎湃。
“爹,你能不能跟表伯说说,让我去参军好不好,我也想去打鬼子,保家卫国”,王戍朝着父亲撒着娇,乞求他的父亲。
不料,这番话,让旁边的周总理听到了,走到王戍跟前,摸了摸他的头,说道:“有如此大的志向抱负,定然是极好的,但你现在年纪尚小,战场残酷,枪子不会因为你是孩子就躲着你走的,你现在有更重要的人物,就是读书,国家未来建设需要你”。
懵懂的王戍,知道自己不能去参军,脸上写满了失落。
周总理见状,瞬间心理不忍了起来,担心打消了孩子的热情,于是又蹲下来,拍着他的肩膀说到:“你如果愿意,做我的干儿子吧,你愿不愿意?”
本还沉浸在失落之中的王戍,瞬间抬起头,眼睛里闪着光:“真的可以吗?干爹”。
这个回答惹的众人哈哈大笑,周总理刮了一下王戍的鼻子,说到:“你倒是机灵,以后我们就父子相称了”。
说罢,王戍赶忙跪下磕了三个头,大喊了一声干爹,周总理也连忙答应着,把他扶了起来。
从此之后,王戍变成了周总唯一的一个“儿子”。
“不要跟任何人讲我们的关系”
任务结束之后,周总理要返程了,临走之前,给王戍有题下了一副字:
“乘长风,破万里浪,幕向表侄义儿周恩来”
这副题字“义儿”就表明了,周总理确实真正的认下了这个干儿子,幕向,正是王戍的字。
周总理离开之后,二人便再未见过。
周总理只寄来过一张自己的全身照,在照片背面标记了,是留给义儿存念的。
逐渐长大的王戍,也渐渐理解了当年周总理婉拒自己参军,让努力读书的话。
教育大业,才是国之根本,也深深的理解了周总理那句“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”有多振奋人心。
谨遵周总理的教导,王戍把全部精力都用在了读书学习上,付出终究会有回报,1945年,优异的成绩,被上海交通大学录取。
得到这个好消息的时候,王戍第一个想分享的人就是周总理。
于是他写出了上次分离后,给周总理的第一封信,讲述了自己这些年读书,求学的经历,感谢了周总理当年的教导,当然还有分享金榜题名的喜悦。
然而这封信并没有得到回应,那时王戍想到,周总理国事繁忙,或许没时间回复。
从上海交大毕业后,王戍顺利的参加了工作,工作中,依然坚持给周总理写信,讲述自己工作中的点点滴滴,有总结,有反省,也自己的理想,只是依然没有任何回复。
渐渐的,王戍心中有了失落感。
但当王戍知道真相之后,才知道周总理这番良苦用心。
父亲去北京参加会议,见到了周总理,父亲特意提到了王戍给总理写信为能得到回应一事。
周总理这讲出了其中的原由。
原来,曾经自己的远房表亲,写信求工作,本是置之不理的,只是妻子邓颖超碍于亲情,便默默回了亲戚。
回信中,邓颖超也只是说道,工作事宜要自己到相关部门申请就行,符合要求自然会录用,无需过问周总理。
可这远房亲戚竟是个不知轻重的,到处说自己和周总理的关系,用人单位确实也按照信上所说,录不录用完全看符不符合条件。
当不符合录用条件被拒绝的时候,反而拿着信件闹到了当地政府。
周总理知道这件事后,严厉的教育了亲戚,这样的行为,就是给政府,给国家添乱,添麻烦,作为总理的家属,更应该为国家,为党和人民着想,怎么能添乱呢?
当王戍父亲把这件事讲给王戍的时候,瞬间醍醐灌顶,想起了周总理的十条家规。
“任何场合都不要讲出与周恩来的关系,不要炫耀自己”。
这也恰恰说明了,周总理真的把自己当成了家人,作为周总理的家人,要以身作则,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重,不能以这层身份,有任何的特殊待遇,给国家添负担。
从此,王戍再没有纠结过义父回不回信的问题,自始至终也没有跟任何人提过这份关系。
直到1978年,因为工作人员整理总理的遗物,王戍的身份,在邓颖超口中,被公开。
“我就是个普通人”
王戍始终都记得周总理的家规,也始终都在遵守。
也一直没有忘记,义父当年劝解自己多读书的话。
所以王戍成了一名人民教师,晚年的他,桃李天下,但没有任何一个人知道他和周总理的关系。
只是在1978年绍兴政府工作人员找他的时候,想让他帮忙完善周总理的资料时,他把这份隐藏的父子之情,讲述了出来。
他虽然记得义父曾说过,不能跟任何人说出这层关系,但如今时候为了让历史更清晰,更完善,让天下人更多的了解到真实的周总理,他有这个义务。
王戍
面对媒体的提问,低调了一生的王戍,如今坐在摄像机前面,多少有些局促。
“我其实就是个普通人,没什么特殊的,非要说不同的话,就是在党的教导培养下,成了一名教师,教书育人,这是我能做的,或者说,曾经受过义父的教导,让我学会很多,但我觉得其实义父这种大公无私的精神,已经教育了一辈又一辈的中国人,不只是我,这是很宝贵的。”
王戍
参考资料:
周恩来为何不给“嗣子女”“义子”名分--周恩来纪念网--人民网
周恩来这样处理亲属家事--党史频道-人民网